币无名浏览()2020-10-08 18:23
中国人接触比特币的方式,并不全是像星空那样的技术大牛,因为技术而缘起,更多的是嗅到金钱的味道,误打误撞地闯进了比特币的世界。在国内,早期的人们十有八九都是冲着掘金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以矿工的身份入行。他们少谈技术,不谈布道,只谈金钱。
为了财富,极客、商人、投机者、各个阶层人士蜂拥而至,这么多年过去了,比特币的价格经历了跌宕起伏。他们有的人已腰缠万贯,有的人却黯然收场。这其中,烤猫、南瓜张、48万个……这些名字曾经轰动一时。在中国比特币的最早玩家里面,发生着各种各样一夜暴富,霸权争夺的故事,这些故事,就是比特币历史江湖的最好诠释……
游戏代练们转行
中国最早的比特币玩家不是投资家,也不是企业家,更没有大咖,统统都是草根人物。2008年,《魔兽世界》引领的电脑游戏开始在国内火爆起来,玩游戏开始成为一种产业,甚至出现了“游戏代练”这样的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靠打装备、代练游戏等级等赚钱的游戏代练行业竟然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游戏代练们都是一群嗅觉灵敏的年轻人,他们对社会的新事物发现的早,也入手的快。大概是2010年的时候,一个更有意思的游戏吸引了他们的目光,那就是“比特币”挖矿,不知从哪个渠道,突然传到了他们的圈子里,也许是某个喜欢投机的活跃分子在国外论坛上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只需要在电脑上安装一个软件,程序就自动运转,然后第二天就有币了的有趣游戏。最主要的是,拿到币就可以换到钱。是谁把比特币带进了游戏代练的这个圈子里,现在已经无法查证,当然可以排除掉我们前面说的挖矿第一人星空,因为这个时候正是他第一次挖矿到第二次挖矿的空窗期,在他第一次挖矿的时候,比特币还仅仅只是一个虚拟货币,并无法换钱。
发现了比特币这个赚钱的项目之后,游戏代练们在开始工作室白天打游戏装备,晚上开着电脑挖矿,早晚不停地可以赚到两份钱,工作室的业务变成了两项:代练和挖矿。这群被看作不务正业的游戏代练者们,却成为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比特币矿工。
当时中国最大,读者覆盖全国的老牌IT媒体《电脑报》的记者发现了代练们挖矿的事,于是第一次报道了报道比特币的事。不过比特币这个中文译名还没有出现,印在在报纸上的名称是Bitcoin。那时的报道里,并没有去说比特币的意义,而是手把手地指导读者:如何在电脑上安装挖矿及钱包软件。换句话说,这篇报道就只是一个“挖币教程”。至此,大多数人也只是知道挖这个比特币可以换钱,关于它的原理,价值,以及后来的种种左右,都是一概不知。
到了2010年末,有了媒体的传播,挖矿运动里除了游戏代练们,也出现了越来越多普通挖币玩家的身影,中国比特币矿工人数也开始日渐壮大,大家手上的比特币也越来越多。但是最早的时候,中国还没有出现比特币交易所,少量的比特币,大家可以通过淘宝、QQ群等渠道交易出去,但是币多了,快速卖出就成了矿工的大难题,这个时候就有人看上了比特币交易所这个生意。
首家交易所的成立
矿工们手上的比特币变的越来越多,怎么交易啊?这时候,一个温州人杨林科看到了商机,这个1985年出生的生意人,没有读过大学,在汽配厂打过工,也开过酒店。挣点小钱却从没有发过大财,对于这个不安分的温州人来说,这样的状况并不是让自己很满意。所以一直也在寻找着发大财的机会。
2011年5月的一天,杨林科登上QQ,无意间看到朋友黄啸宇的QQ签名:“想玩比特币的找我。”“比特币?”第一次听到比特币的杨科林的脑袋里一堆问号,他的好奇心驱使他决定继续去了解这个东西。或者说他最关心的就是这个东能不能赚钱吗?当时谁也不清楚,比特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当然现在很多人还是没有弄清楚。
杨科林的朋友黄啸宇喜欢研究经济,并且是一位技术宅。他在2011年接触到了比特币之后,就开始盘算比特币买卖的网站,通过收取比特币交易费而赚钱。而在那时,国外的最大交易所门头沟已经占据了全球90%的比特币交易量。而在当时的中国,矿工们不得不花时间在淘宝上找买家。嗅到了金钱味道的杨林科,于是顺势拉上黄啸宇,投入了几万块钱,搭建出一个交易平台,取名为“比特币中国”。于是2011年6月9日,中国第一家数字货币交易所诞生。